您好!欢迎来到一法通!

2021哪些情况属于合同的缔约过失?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

时间:2021-04-28 15:47:10 浏览: 来源:1法通
  出了问题要有人负责,当然是先确定责任。缔约过失同样要划分责任,但是其责任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形去做出区分,要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来。那
  出了问题要有人负责,当然是先确定责任。缔约过失同样要划分责任,但是其责任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形去做出区分,要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来。那么,缔约过失的责任怎么划分呢?我相信你一定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一法通网小编就带你详细了解有关于此的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缔约过失的责任怎么划分?

2021哪些情况属于合同的缔约过失?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

  《合同法》第42条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主要包括如下三种情形: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恶意磋商是在缺乏订立合同真实意愿情况下以订立合同为名目与他人磋商。其真实目的可能是破坏对方与第三方订立合同,也可能是贻误竞争对手商机等。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依诚实信用原则,缔约当事人负有如实告知义务,主要包括:告知自身财务状况和履约能力;告知标的物真实状况(包括瑕疵、性能、使用方法等)。若违反此项义务,即构成欺诈;若因此致对方受到损害,应负缔约过失责任。

  3、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违反有效要约和要约邀请,违反初步协议,未尽保护、照顾、通知、保密等附随义务,违反强制缔约义务。

  2021哪些情况属于合同的缔约过失?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在此情形中,当事人根本没有与对方订立合同的目的,而是以与对方进行谈判为借口,恶意磋商,以达到损害对方或者第三方利益的目的。

  2、在订立合同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此种情况属于缔约过失的欺诈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骗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订立合同。欺诈行为都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1)欺诈方故意陈述虚假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

  (2)欺诈方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

  3、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根据合同自愿原则,当事人可以自由决定是否订立合同,与谁订合同,订立什么样的合同。但是,如果当事人违背诚实信用的原则终止合同谈判,致使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则要承担缔约过失的责任,赔偿损失。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

  我国《合同法》第113条对在合同责任情况下损害赔偿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即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而对缔约过失责任情况下的损害赔偿范围未作明确规定。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就存在一个执法尺度问题。我们从缔约过失责任在成立基础、要件、功能上与合同责任的不同,起码可以认定二者在赔偿范围上是不同的。合同责任造成的损失是履行利益损失,缔约过失责任造成的损失应是一种信赖利益损失。这种信赖利益损失一般亦应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其直接损失如缔约费用、准备履行所支付的费用及其支付上述费用所失去的利息。其间接损失为丧失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机会所产生的损失。

  一般说来,在赔偿范围上,缔约过失责任小于合同责任,因为履行合同所产生的利益(履行利益)较信赖合同有效成立所带来的利益(信赖利益)大。故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应以信赖利益为原则,以履行利益为限。但在缔约过失行为侵害了对方当事人的人身权或所有权时,有过错的一方当事人应赔偿范围要包括侵害人身权或所有权造成的损失(维持利益),从而不发生以履行利益为限的问题。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应实事求是,受害人有多大损失,有过错的缔约人就应赔偿多大,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